>> 首页 >> 会计电算 >> 公允价值对会计信息可靠性及相关性的影响
   
 
  
 
公允价值对会计信息可靠性及相关性的影响

打印此页】      税税平安网 [http://www.tswin.cn]

 

公允价值对会计信息可靠性及相关性的影响

 王群

  财政部于2006年2月15日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中引入的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成为新准则的一大亮点,其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金融工具确认及计量等方面都有所体现。   

  一、公允价值对会计信息可靠性及相关性的影响   

  其一,《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规定,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应当以公允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人资产的成本,公允价值与换出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计人当期损益:(1)该项交换具有商业实质;(2)换人资产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引入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并增加了限定条件以防止上市公司利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虚增利润。同时还指出,交易双方存在关联关系,可能导致发生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不具有商业实质。该规定谨慎地运用公允价值,极大地提高了会计信息的可靠性。

  其二,《企业会计准则第11号——股份支付》是新增的一项会计准则,旨在规范股份支付的确认、计量和相关信息的披露。股份支付分为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和以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授予后立即可行权的换取职工服务的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应当在授予日按照权益工具的公允价值计人相关成本或费用,相应增加资本公积。在行权日,企业根据实际行权的权益工具数量,计算确定应转入实收资本或股本的金额,将其转入实收资本或股本。该规定完善了会计信息的披露功能,同时采用公允价值来计量,增强了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另外将股票期权作为费用处理,提高了会计利润计算的可靠性。

  其三,《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规定了可能产生损益的四种情况:第一,以现金清偿债务的,债务人应当将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实际支付现金之间的差额,确认为债务重组利得,计入当期损益。第二,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的,债务人应当将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转让的非现金资产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确认为债务重组利得,计入当期损益。第三,将债务转为资本的,将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股份的公允价值总额之间的差额,确认为债务重组利得,计入当期损益。第四,修改其他债务条件的,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重组后债务的入账价值之间的差额,确认为债务重组利得,计入当期损益。

  从上述规定可以看出,新准则明确了债务重组准则的适用范围,使公允价值的应用更能反映企业的实际情况,提高了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公允性。但是公允价值是不容易确定的,这就对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产生一定的影响和制约。同时由于将债务重组利得计入当期损益,而且通过评估等方式,可人为调高所转让的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资产转让收益”,这样,绩差公司或债务负担严重的公司可能通过债务重组行为进行利润操纵,大大降低了利润表中净利润的可靠性。债务重组给上市公司带来的利润在会计上被计入营业外收入,属于非经常性损益,因此会在衡量上市公司盈利能力时被扣除,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可靠性降低的风险,维持了相关性和可靠性的均衡。

  其四,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的规定,对于交易性金融资产,取得时以成本计量,期末按照公允价值对金融资产进行后续计量,公允价值的变动计入当期损益。按照这一规定,上市公司进行短期股票投资,将不再采用成本与市价孰低法,而采用市价法计量。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持有不是为了长期持有,而是为了交易,因此期末采用市价法计量更能反映其交易的实质,从而更符合会计信息的相关性要求。但对于上市公司持有的法人股,新会计准则没有将其认定为交易性金融资产,而是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对于该类资产,新会计准则规定,取得时按照成本计量,期末按照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所有者权益。新会计准则规定,金融工具的期末计量采用公允价值,反映了金融工具在企业和市场的真实价值。同时,对于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期末公允价值和期初成本之间差额的确认,前者计入当期损益,后者计入所有者权益,这种区分既提高了当期损益的真实性,又保证了所有者权益的可靠性。   

  二、公允价值下可靠性及相关性的协调   

  为了使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及相关性形成较好的统一,应当加强以下方面工作:

  第一,由于公允价值的确定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所以要不断完善会计人员的后续教育制度,提高会计人员的执业能力,达到公允价值的最优估计。

  第二,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不断提升会计人员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可靠、相关会计信息的意识,同时使其认识到会计工作对维持资本市场和市场经济建设的重要性。

  第三,通过加强对会计造假的监督和惩罚力度,完善报表使用者的贴偿制度建设。

  第四,普及财会知识,提高报表使用者甄别会计信息能力,同时还要不断完善会计信息披露制度建设,为会计信息使用者判断公允价值合理性提供信息,另一方面也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更多会计信息可靠性及相关性的信息,弥补会计报表的不足。

 

 
 
     
08-9-2